江汉区城市管理执法局——高质量回应 高效能执法 高水平服务

【民呼我应 落地落实⑨ 】

精致江汉,美丽街区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基层治理的现代化,而城管工作正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

随着机构改革分工调整和职能细化,城管部门的职能范围已涉及环境、工商、交通、水务、食品等诸多领域,几乎涵盖了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江汉区城市管理执法局(以下简称“江汉区城管执法局”)全体干部职工眼中,自己每天所解决的事都是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难事、急事和烦心事。“有事找城管”,已经成为市民对江汉城管队员们的新印象。

今年来,武汉市推进“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改革。江汉区城管执法局以党建为引领,率先提出“高质量回应群众呼声、高质量提升城区品质”的工作目标,完善机制、严格执法、创新服务,成为打造“精致江汉”的“排头兵”。

“呼-应-督-巡”闭环机制

“民呼我应”信息化服务平台

高质量回应群众需求,第一时间解决群众关心的急事、难事,江汉区城管执法局健全民呼我应的“呼-应-督-巡”机制,着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110指挥调度中心是全局的“心脏”,24小时运转,负责12345市长专线、12319市城管委案件、城市留言板等多个平台的接警工作,接警后10-20分钟即派出工作人员赶往现场。

今年8月,接市民电话:辖区内有一充电桩违规施工。执法队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经查该施工项目未办理相关审批手续。队员责令当事人立即停工,补办手续,要求其与地铁部门衔接沟通,并依法对施工单位进行查处,投诉人表示满意。

理顺各类案件办理流程,明晰案件操作规范,加强人员培训,江汉区城管执法局确保案件办理质量稳步提升,案件办结率达到100%。

案件渠道越来越多,整改标准越来越高,江汉区城管执法局对“高质量回应”追求也更加极致。

促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该局探索改革督办机制,有电话督办、书面督办、专项督办等多渠道督办形式;为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该局致力于健全长效化管理机制,对各街道、背街小巷和社区开展常态化巡查,将管理与服务前置,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

今年4月,区城管执法局接到投诉:餐馆油烟扰民,影响居民生活。“呼声”就是命令,中队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应答”,10分钟赶到现场实地查看后,要求商家加装油烟净化设施,并定期维护油烟管道。同时,区城管执法局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环保局、区行政审批局发去执法协作函,加大“督办”力度,共同推进问题解决。此后,执法中队定期“回头看”,做好“巡查”监督,使问题“不反弹”,这一做法得到武汉市作风巡查二组的点赞。

“体系化、长效化、智慧化”执法

“智慧城管”提升执法效能

江汉区城管执法局始终以城市的干净整洁、和谐有序为己任,推进队伍规范化建设,实行城管网络信息数字化管理,不断提高城管执法效能,进一步将精细化管理落小、落细、落实、落地。

执法大队深化城管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将涉及到控违、燃气、环保、园林的相关职能下沉街道,执法力量下移。形成“区街齐动、分工负责、灵活高效”的“大城管”格局。

11月,花楼水塔街执法中队接到群众反映,老旧社区有一处违法建设,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中队立刻联系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一同赶往现场。经调查取证确认违法事实后,依法对当事人进行法规宣传,动员拆除。在三方合力下,当事人主动拆除了违建,消除了安全隐患。

大队领导靠前抓、中队长具体抓、执法队员现场抓——该局建立健全各项市容环境管理执法常态化、长效化机制,采取“三位一体”工作措施,要求执法管理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确保工作不留死角。

10月初,来自广东的一家三口在江汉路步行街游玩时,5岁幼子因商家门口倾倒的奶昔而滑到,游客跟商家“理论”无果,无奈向城管部门投诉,带有情绪离开武汉。江汉路中队队长和当班负责人赶赴现场处理,督促商家做好“门前三包”,并按相关规定给予行政处罚。投诉次日,城管队员将回复结果用微信传给当事人,当事人当即发了朋友圈,他朋友纷纷在朋友圈给大武汉的执法效率“点赞”。

建设“智慧城管”,江汉区超前谋划、全盘部署、统筹实施:

——大队26个基层执法中队配备便携式蓝牙打印机、移动执法终端、无线电数字手台、执法记录仪数据采集站等电子设备,借助新一代城管信息化系统,实现工作痕迹、工作考核、绩效考评量化管理,让一线执法队员主动作为。

——搭建智慧城管执法监督平台,运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将辖区按照数字地图和单元网格划分,整合工商、住建、规划等多方数据资源,收集汇总巡查上报、信息采集员、市民服务热线、微信公众号等各方信息后,在线实现任务的分派、签收、流传、审核、办理全程,并在勤务综合和专项执法两方面对各直属中队、专业中队及驻街中队进行考核,达到执法的“高质量”。

精细管理 精致服务

范湖公厕是目前武汉最智能公厕

一支优秀的城管队伍,不仅是城市的“管理员”,更是城市的“服务员”。区城管执法局敢于突破、狠下功夫,对标“四个一流”,按照“文明、和谐、智慧、整洁”要求,全力推进城区功能品质提升。

区城管执法局探索环卫工作新机制,以“干管分离,市场运作”“公开透明,规范招标”“妥善安置,确保稳定”“保障经费,严格考核”的原则,推动环卫市场化,实现环境卫生“全环节、全链条”精细化、长效化管理。

“精细管理+精致环卫”,让城市更宜居。在开展城市环境“大清洗”、脏乱顽疾“大扫除”、薄弱地带“大整治”的工作基础上,精益求精——全面开展“精致环卫”专项行动,实施清扫保洁、垃圾收运、道路清洗精细化作业;推行垃圾容器、垃圾转运站、环卫作业车辆、环卫停保场等设施设备精细化管理,让城市环境卫生面貌根本性改观。

商圈广告如何规划摆放?城市家具建设采取怎样标准?道路维护以什么为参照?该局总结实践经验,与时俱进地编制了《精致江汉城市管理规范指引》,归纳梳理了全区环境卫生、道路桥梁、城市家具等六个方面的城市管理标准,为高质量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编制“江汉标准”。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今年以来,该局加大垃圾分类工作力度,扩展垃圾分类覆盖范围。目前,辖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知晓率达95%以上,居民主动参与分类投放、配合分类收集的比例逐步达到80%以上。同时,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上,该局严格管理并改造转运站,全面取缔垃圾二次运输当街转运,治理生活垃圾运输车辆“跑冒滴漏”现象。

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后,江汉区的城市家具也更加美观、有序了。今年以来,水利路、武商路、新华路上空的管线乱象解决了;万松园路、香港路、解放大道上的爱心长椅更多了;辖区光电箱、架空管线、防护栏、道旗、铁塔等城市家具焕然一新了……使得城市面貌干净整洁。

道路桥梁成为城市中的一道“风景线”。人行道路宽阔平整、过街天桥面貌焕新、地下通道明亮干净。江汉区城管执法局依照标准,对“城市动脉”——道路桥梁进行维修翻新,针对重点路段实施景观建设和特色提升,打造示范路段,并加强全区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巡查管理,成立巡查专班,进行日常安全巡查,定期检修维护。

“智能公厕”逐步普及。贯彻落实“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该局大力推动公厕新、改建工作,完善公厕配套设施,同时积极探索公厕智慧化、市场化管理模式。在“智能公厕”里,“人脸识别厕纸机”“太阳能热水器”“感应化洗手液”“净化喷香设备”等设施一应俱全。此外,公厕内还配备有中央空调、智能新风、智能异味监测等系统,同时在具备条件的公厕向市民提供免费WIFI、直饮水机和手机充电接口等便民设施和服务,提升市民如厕体验。

“我应民呼,我解民难。”江汉区城管执法局发扬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在城市建设管理和社会治理等方面自始至终贯彻精细化的要求,注重细节、精益求精,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管理水平,让城管工作者们的藏青色制服更深入人心。

策划:江汉区城市管理执法局  

撰文:刘元聪 乔驰 曹欣怡 朱素芳 李军

【编辑:石吉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