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激发航运产业活力,9月19日上午,长江首个新能源船舶船员联合培养基地合作共建签字暨动工仪式,在民族街道汇江大厦正式举行。
据介绍,该基地将采用“理论教学、模拟实训、实船操作、就业服务”于一体的全链条培养体系,锚定产业协同枢纽、船员服务驿站、海员文化地标、新能源服务平台四大功能定位,划分船员培训、共享服务、海员文化、船员产业商务区四大功能区,旨在为新能源船舶产业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推动航运业绿色转型。基地计划于2026年投入使用,招收首批学员,开展定向培养,预计年培训规模将达500至1000人次。
在合作共建交流环节,各方公司代表就基地管理与运作、共建方向与目标、建设内容与规划等内容进行热烈讨论。随后,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武汉长航船员管理有限公司、湖北新海联船员培训有限公司、陆海通(武汉)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湖北金航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代表签署了合作共建意向书,标志着新能源船舶船员联合培养基地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据悉,江汉区正努力打造“黄金一公里”核心集聚区,出台了“19条”专项政策,全面覆盖新能源建设、人才引进、船员培训等领域,将进一步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高效率的服务,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民族街道也将秉承“护航发展、服务民生”的宗旨,进一步健全“企业服务联动机制”,整合派出所、市场监管所等多方力量,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长江海事局船员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航运业急需懂技术、会操作、善管理的专业新能源船员,建设培训基地,是促使船员队伍向高端转型的契机,武汉具备打造船员产业基地的独特优势,需加快步伐,抢占未来国际船员市场的制高点和就业机会。
签约仪式后,与会人员前往现场共同出席动工仪式。在热烈的掌声中,新能源船舶船员培养基地正式动工,开启了绿色航运人才培养的新篇章。
民族街道将以此次新能源船舶船员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为契机,依托汇江大厦优质载体,通过引入头部企业、创新力量,推动绿色航运与城市发展协同共进,打造航运服务新高地,在江汉区现代化航运服务集聚区建设中彰显民族作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