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美丽新江汉
作为武汉市重要的金融商贸核心区,江汉区三年来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营造平安稳定社会环境,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在推进“六清”行动中持续发力,攻坚克难,办理了全国首例危害长江流域环境资源保护涉黑案,清除了盘踞一方的黑恶势力。
截至目前,江汉区打掉1个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3个涉恶犯罪集团,61个涉恶犯罪团伙,查封冻结涉案资产1.2亿元,查处了相关涉黑涉恶、腐败及“保护伞”问题,有力震慑黑恶犯罪,刑事警情、违法犯罪警情实现七连降,一批世界500强企业项目、金融机构相继落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富裕活力美丽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江汉画卷正徐徐展开。
重拳出击 协同作战
打掉盘踞十余年的涉黑组织
为应对黑恶势力犯罪的复杂性、隐蔽性、顽固性等特点,江汉区扫黑办加强重点案件办理的部门联动、协调督导,区公安分局、区检察院、区法院、区纪委监委抽调精干力量组建扫黑除恶专班,建立部门联席会商制度,形成合力、提升效能。运用这种工作模式,江汉区一举打掉了盘踞十余年的以万某某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
2018年1月14日,江汉区某房地产公司办公室被十余人持械打砸。案发后,江汉区公安分局通过深度调查发现寻衅滋事的背后暗藏着一个盘根错节的涉黑组织。
市、区扫黑办高度重视,市、区两级公安机关主要领导多次研判,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案组。因该案涉案人员盘踞江汉区多年,社会关系复杂,为避免走漏风声,专案组另设专门场所办公,独立化运作,参与侦办人员逐人签订保密责任状,经过3个多月的缜密侦查,成功收网,其间万某某等主要嫌疑人均未收到风声。
该组织犯罪时间跨度长达十余年,组织成员更新频繁,存在调查取证难、案件定性难等困境。江汉区检察院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专案组数次走访受害者,调取涉案账户银行流水,通过党员群干等由外向内渗透掌握相关线索。在审查讯问环节,集中火力攻坚骨干成员、分化团伙成员,固定了一批有力证据,在大量思想工作基础上,17人自愿认罪认罚,如实交代犯罪事实。
2018年11月28日庭审当天,主犯万某某在法庭上遭到昔日“手下兄弟”集体指认,情绪激动,另一名组织成员方某则深感大势已去,掩面痛哭。
利刃出鞘 斩草除根
半天执行黑财近千万
2019年4月,万某某涉黑案开庭
为防止该组织死灰复燃,江汉区法院提前介入,与侦诉机关多次会商、研判。公安机关在案件侦办环节查扣了银行存款、房屋、车辆等涉案财产,审判机关注重甄别、审查涉案财产权属,通过追缴、没收、责令退赔、判处财产刑等方式,彻底摧毁该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经济基础。2020年8月18日,江汉区法院执行局兵分五路,实地勘验涉案房产、启动评估拍卖、划扣涉案存款等,半天扣划“黑财”983万元。
江汉区坚持侦办案件与“打财断血”并重,严格落实“边侦查、边调查、边抽查、边扣押”要求,准确把握“黑财”认定范围及证据标准,推动法院加大执行力度,确保生效判决的涉黑恶财产限期执行到位,目前查封冻结涉黑恶资金1.2亿元,黑恶案件财产立案执行完毕率100%,立案标的执行到位率84.37%,同时,全区涉黑、涉恶案件全部审结,圆满完成“黑财清底”及“案件清结”任务目标。
深挖彻查 净化土壤
3名“保护伞”被起诉
黑恶势力往往与“保护伞”相伴相生。在万某某一案中,发现多条涉保护伞线索及相关证据,区纪委监委对移交的线索组建专班,从严核查,揪出3名公职人员“保护伞”,同时对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了查处。
为抓好扫黑除恶执纪问责工作,区纪委监委同区公、检、法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主动出击、逐案核查。截至2020年底,江汉区共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及“保护伞”问题23件33人,其中党纪政务立案23人,给予组织处理10人,3名公职人员因徇私枉法罪、滥用职权罪、受贿罪被提起公诉。同时,对于案件中暴露出的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及时制发纪检监察建议强力督促整改,堵塞漏洞。
办下全国首例长江涉黑案
发出检察建议堵漏建制
武汉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正加快探索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径,江汉区坚决贯彻落实,严厉打击长江流域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长江母亲河。
同时,江汉区检察院针对办案中发现的非法采砂等问题,同步向相关部门提出检察建议,建议针对长江武汉段流域“涉砂”利益链条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监管体系。针对长江武汉段流域“涉砂”“涉黑”犯罪,构建联合执法协作机制。提高查办“涉砂”“涉黑”犯罪执法水平,构建“侦捕诉”协作机制。有效推动了有关部门对长江武汉段非法采砂行为的专项治理。
提高行业监管水平
优化营商环境
针对黑恶案件中暴露的农贸市场等行业监管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对全区原有农贸市场进行了全面排查,对经营秩序差、经营人员杂乱、升级改造不达标的农贸市场取消其经营资格,对市场开办方(公司)、法人、股东、物业管理及聘用人员进行严格审核并登记建档,防止涉黑、涉恶、涉乱人员参与农贸市场管理。
江汉区扫黑办集中组织开展十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涉黑涉恶问题专项整治。通过严厉打击砂石、农贸市场行业中的寻衅滋事、敲诈勒索、毁坏财物、非法拘禁等违法犯罪活动,铲除“行霸”“市霸”。广泛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套路贷”宣传教育活动,金融监管部门会同公安、市场等部门联合开展风险摸排、专项打击、专项广告清理,继续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区房管局有力协调解决一批房屋租赁纠纷问题,并对辖区租赁机构开展专项整治,及时查处有同类问题的公司。
加强重点地区专项整治
防止黑恶势力滋生蔓延
针对汉口火车站站区“兔子”拉客、“黑车”非法运营等窗口乱象,积极协调站区各种执法力量,坚持广场巡捕与周边守控相结合,在重点打击的同时,加强对站区周边旅店、足疗城等场所的巡察和突击检查,充分发挥联动式“组合拳”的打击威慑,有力地遏制了各类违法行为,站区非法行为锐减,管理秩序实现根本性好转。
同时,监管部门通过广泛宣传、畅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举报途径,广泛收集群众反映的情况,并积极对站区容易出现黑恶案件领域进行细致排查,发现违法犯罪苗头,及时通报公安机关,有效防范涉及职能区域内的涉黑涉恶事件。
1.8万名“江汉管家”
筑牢基层“堡垒”
江汉区组建1.8万人的“江汉管家”志愿服务队,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江汉区以提升治理效能和应急能力为抓手,组建“江汉管家”队伍,将1.8万余名“江汉管家”队伍编入网格,发挥平安宣传员、信息收集员、治安服务员、矛盾调解员作用,在全区681个“江汉管家”守控巡控点位,白天夜晚巡逻不断。通过多元参与、群防群治方式,不断强化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疫情期间,“江汉管家”转运病人近5000人,为居民提供送菜送药、送诊就医服务,成为一支“平时好用、战时管用”的群防群治工作力量。“江汉管家”志愿服务队被评为“全市抗疫先进集体”。
为激活志愿服务,社区开展“时间银行”积分兑换活动
“社区有了‘大管家’,安心!”“江汉管家们管得宽、管得好!”居民们也纷纷为“大管家”们的服务点赞。
政法力量下沉
化解矛盾纠纷
“万名警察进社区”活动深入开展
江汉区组织“千名警察进网格”“百名法官检察官进社区”,推行律师进社区,律师团队参与重大矛盾纠纷化解。
江汉区法院在各街司法所设立巡回调解室,为群众提供调解、诉讼“一站式”服务。
针对复工复产中出现的劳资关系、合同履行等法律纠纷,江汉区司法局主动作为,先后指导成立了武汉建筑装饰协会行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湖北省美容化妆品业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进一步促进辖区企业、群众矛盾纠纷化解规范化、法治化,实现就地化解,矛盾不上交。
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
激活楼宇经济“新引擎”
三年来,江汉区持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供坚强组织保障。通过全区社区“两委”集中换届,选好用好社区“两委”成员,对987名候选人开展区级联审,坚决杜绝涉黑涉恶人员进入社区“两委”班子。定期评估换届后全区108个社区“两委”班子履职尽责情况,健全完善班子运行、日常管理、人才储备等制度。
累计完成2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转化,加强社区干部培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畅通社区工作者成长路径,激发干事创业激情。建立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向小区居民延伸,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服务。
2020年11月,2020武汉时装周在江汉区红T时尚创意街区举行
同时,作为国家现代服务业示范区,江汉区汇集高端楼宇达95栋,企业高度集中。江汉区把党支部建到楼宇,织密党的组织网络。近年来,江汉区通过举办文体比赛、“云党课”、读书会等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让楼宇党建工作落地生根,有效促进楼宇内企业间互联互通、优化资源配置,服务职工、人才,实现项目集聚、人才集聚、服务集聚。
©来源:长江日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