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江汉区高度重视老龄工作,持续加强养老服务力度,针对不同人群需求提供不同养老服务,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感受到夕阳红的美好。江汉区卫生健康局深怀敬老之心,倾注爱老之情,笃行为老之事,倾情倾力为老服务,为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提供有力支撑。
深怀敬老之心 便捷就医服务
不会预约挂号导致白跑医院、手机字体太小影响阅读、跟不上银行等自助终端功能切换节奏,数字化时代,科技创新在不经意间给“银发族”筑起一道数字城墙。为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区卫健局统筹协调,发动全区各相关医疗机构形成合力,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周全、贴心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江汉区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3.6万人,约占全区总户籍人口的27.56%。对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辖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团队上门签订医疗卫生服务协议,上门提供健康管理、健康咨询、指导服药等服务。
北湖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进社区为老人传授健康养生知识。
区卫健局尽力实现老年人网上帮办、服务到人的目标,为老年人提供最优质便捷的服务。组织开展2020年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对常住的65岁及以上老人,以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健康讲座和以集中或入户的形式开展了心理健康评估,了解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开展江汉区“敬老月”活动,以“弘扬养老孝老敬老传统,共建共享老年友好社会”为主题,结合街道社区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际,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老年慰问、文体及义诊活动,贯穿整个“敬老月”。
区卫健局推进传统服务与智能服务相结合,在常态化防控形势下,针对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采取凭有效身份证件登记、持纸质证明、通信行程卡替代措施出行,进入医疗卫生机构,保障基本服务需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12家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均设有老年人绿色通道,可以提供电话、网络、现场、官网及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挂号方式,同时不限定门诊现场号源,尤其是老年人就诊需要专家号源时,可以额外增加;对于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也不限定号源,对双向转诊患者,实行无障碍绿色通道就医。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保留有人工服务窗口,实行人工窗口操作和自助服务机同时运行,可使用现金、支付宝、微信、银行卡等多种途径服务,并配备导医、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及时就医指导服务。
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全科医生胡成华入户为居民指导用药。
全区1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搭建了家庭健康服务平台,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常见病、慢性病复诊以及随访管理等服务。每个家庭医师团队均与签约人员互留电话,建立微信群,方便对居民就医咨询指导。3家医养结合基层医疗机构,为在院老人开展以智能技术运用培训为主题的活动,帮助老年人提高运用智能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下一步,区卫健局将组织辖区综合医院、老年病院、康复医院、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积极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工作,不断在探索中优化老年人就医流程,提供老年友善医疗服务,全面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切实解决老年人在就医过程中运用智能技术遇到的困难,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美德,推动建设老年友好社会。
倾注爱老之情 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
江汉区按照“友好型老年社区”的标准,做好创建各项工作。扬子社区建于1994年,有8599位居民,其中60岁以上老人1352人,80岁以上老人143人,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区卫生健康局指导该社区把老年工作作为社区工作的重点。根据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的要求,推进为老服务工作落细落实。社区对独居、空巢、失能等老人进行入户排查,为120户困难老人家中,安装了卫生间扶手,在部分楼道安装了扶手及休息座椅,定期电话访问及巡察,对老化损坏公共设施进行维修更换,及时排除隐患。
常青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动作为,为该社区居民提供家庭健康管理,实行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定期走访上门,与社区困难老人签订了家庭医生服务协议。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医养结合服务以及城企联动养老照护等养老服务模式。常青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80张床位开展医疗照护,实行“医养结合”模式补充养老。
@来源:长江日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