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
江汉区全面推进
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
各街道、社区
结合辖区实际情况不断创新
大力推行“路长制”工作落地
12月26日,位于江汉区唐家墩街八古墩社区的综合巡查站已经正式启用。唐家墩街创新实行“1+3+X”工作机制,成立社区大党委,打造综合巡查站,通过多方联动、协同配合,切实解决城市管理难题。
在唐家墩街八古墩社区的综合巡查站,站点紧邻社区服务中心,进入站内,墙上组织架构、管理制度等一目了然,在一侧的黑板上则记录着当天的重点工作,站长齐玲正在向巡查员布置当天需要开展的工作。
“每名路长都是道路的管家,必须用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齐玲介绍到,她所负责的八古墩社区是“城中村”改造社区,有着较为特殊的历史背景,社区设施老旧,辖区范围内经常出现各种城市管理难题。综合巡查站刚启用,她就遇到了一件“疑难杂症”投诉件,辖区汉和蕙苑小区因为没有下水管网导致雨水天气时常道路积水,居民曾多次反应投诉,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齐玲了解情况后,便带着巡查员到现场查看了解,并寻找责任部门协调解决,由于该小区属于插花地带,为此,齐玲曾多次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最终经过努力,两天时间完成了该小区的下水管网设置工作。
齐玲介绍,自建站以来,每天她都会带领各综合巡查网格长、社区环卫委员开展至少4次的综合巡查整治,从整理共享单车到清理街边“小广告”,从道路清洁到绿化带管理,违法占道整治等诸多问题,都会按照分工分配给各个责任人第一时间解决,每月还会针对重难点问题组织专项整治,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的专业资源和服务优势,极大改善了片区的环境秩序。
为了融入社区更好开展工作,街道在推行“路长制”的基础上创新出“综合巡查站”管理模式。原有的“路长制”为“1+2+N”,而“综合巡查站”管理模式是“1+3+N”, 创新加入了社区力量,将社区书记纳入巡查站管理工作组,而街道综合执法人员兼任社区委员,既是“路长”,也是“站长”,“楼长、店长”则对应社区群干和下沉党员,“共治力量”对接为物业工作人员和居民,并明确了综合巡查站的固定办公地点,固定办公人员,明确职责分工。
据了解,为更好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唐家墩街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目前已经在辖区设置了13处综合巡查工作站,实现了一社区一路长,并配以相关协管人员,形成综合巡查站团队,进一步压实城市管理执法责任,融入小区共治力量,扎实推进“路长制”工作。
“顶棚垃圾堆积,没有专门的物业清理,该找谁?”“ 老小区里的小广告太多,谁来管管”……随着“路长制”的推行落实,在江汉区万松街道,这些居民反映的市容市貌问题,第一时间就能被马路办公的路长接收到,并通过“路长办公”小程序迅速链接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及时赶到责任现场对问题进行处理。
近日,万松街道妙墩社区综合服务站路长刘建在建设大道沿线巡查时发现老旧小区内存在顶棚垃圾和乱堆乱放的问题,影响了小区的卫生环境。他立即将相关情况拍照,并上传“路长办公”小程序。后台根据精准定位的发生地,将信息实时发送给所属的妙墩社区综合服务站,接到信息后妙墩社区楼长联合环卫所、社区志愿者等成员对相关点位的环境问题开展集中清理。
通过路长吹哨、部门报到的方式,各成员单位联合行动,共同解决环境卫生问题。路长在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广告牌匾、违章建筑等方面的问题,均能通过“路长办公”小程序,提示各社区综合服务站及时整改,形成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格局。
万松街道公共管理办负责人表示,“路长”身处第一线,是发现问题、协调解决路面实际问题的重要力量,今后将建立社区干部、居民“双评”考核机制,评选出“优秀路长”以及“星级文明户”,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形成全民参与、共治善治的良好格局,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