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半程攻坚闯关 江汉科创赋能产业转型动力足

2025年,江汉区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双过半”答卷亮眼纷呈。江汉区经科局聚焦科技和产业协同创新、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热带雨林”式科创生态,推动城区全域数字化转型。

一季度以来,全区规模以上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速逐月提升,1-5月营收实现28.18亿元,同比增长20.42%;科技推广、研发及工业设计类企业营收7773.7万元,增速20.38%;工业经济实现稳增长,1-5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3.7%,增速持续领跑中心城区。

政策护航 构筑科创雨林生态

今年3月召开的全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江汉区经科局发布了《江汉区支持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立足江汉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实际,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聚焦“创新全链条、服务全周期”,突出主体培育、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和资本、人才、场景、空间等核心要素,共有创新主体梯度培育、企业研发创新能力提升、知识产权质量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载体专业发展、科技创新要素保障等六个方面18条政策措施。

今年5月,针对科技企业成长痛点,江汉区举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春晓行动”主题活动。围绕政策解读、融资对接、实操辅导三大维度,为辖区50余家参会企业提供"申报-融资-成长"全流程赋能。

今年江汉区经科局还召开人工智能企业座谈会,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政策支持展开深入探讨。通过与辖区内多家人工智能企业代表交流,畅谈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向和政策需求,为制定更精准的产业政策提供方向和参考,共同破解发展中的痛点难点。

前瞻布局 数字基建锚定产业转型新坐标

“数字经济的底层技术攻关决定产业升级高度。”江汉区经科局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江汉区持续以“网云智链数”数字生态构建为核心,联动辖区头部企业加速技术突破。

今年6月,深兰科技与江汉区经科局就“基于专业知识和智能体驱动的医疗AI模型开发与应用”项目正式签署合作协议。项目将依托深兰科技自主研发的DeepBlue-MR-v1医学推理大模型展开。该模型在2025年5月世界权威中文医疗大模型评测榜单MedBench中,不仅以复杂医学推理评测第一的成绩持续霸榜,而且在多个综合评测中以94.9的高分荣膺桂冠。

“这个项目的目标是通过AI技术的应用,在临床诊疗和医保管理层面提升效率与质量,并助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最终服务于“提质、增效、控费、普惠”的医疗健康服务目标。”武汉深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大公智能作为江汉区2025年引进的一家人工智能企业,公司今年成立以来,聚焦“通用数字分身技术”攻坚,其“DNA战队”携“个人通用数字分身”项目(Z0973)晋级2025英特尔AI大赛全球半决赛。

“数字分身技术为价值创造者赋能,将成为AI重构千行百业的关键引擎。”该公司负责人蔡恒进强调。

创新加速 推动创新成果落地

打通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是培育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的关键。上半年,江汉区经科局推动湖北百奥斯生物科技公司完成武汉市病理技术服务中试平台备案。该平台在病理试验、细胞实验等环节提供关键验证能力,助力多种创新药物开发提速。

“中试平台直接决定研发周期。”百奥斯技术负责人表示,“现在我们从接收样本到检测再到出具相关的研究报告,都可在江汉区内完成全流程验证。”该公司业绩佐证了平台价值——连续多年营收与税收增速达25%-30%,研发人员规模年增20%,病理检测服务已覆盖多家国家级研发中心。

在加速布局未来产业方面,6月11日举办的“武创荟”绿电直碳智慧产业园场景对接会释放新信号。该活动由江汉区经科局联合武汉金融街管委会发起,集结新金集团产业链团队与30余家科技企业,推动多能协同技术在零碳园区、能源物联网等场景落地。“以场景倒逼技术革新,”参会企业代表表示,“这场对接会让我们看到绿电直碳产业前沿应用在江汉的机遇。”

下半年江汉区经科局将继续锚定“闯关转型”目标,深化落实《江汉区数字经济三年行动方案》,持续优化以“网云智链数”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做优做强“武创荟”等品牌服务,加速医疗AI、数字分身、绿电直碳等前沿技术的场景应用与产业融合,同时加大对元宇宙、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的布局力度,全力护航科技企业从“新苗”长成“参天大树”,为打造江汉区“三个示范区”注入源源不断的“硬核”科技支撑力和产业竞争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