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八月,骄阳似火。8月6日,万松街道第三届“万有引力 凝‘新’聚力”暖“新”公益周在新就业群体代表的见证下温情启幕。
据报道,全国新就业群体总量8400余万人,他们以灵活的姿态活跃在城市背街小巷中,既是守护民生便利的“奔跑者”,也是赋能基层治理的“潜力股”。万松街道有美团、盒马、顺丰等大型外卖快递站点8个,新就业群体300余人,如何让“小哥”在街区找到温暖港湾,万松街道早已给出答案。
3年前,街道联合多元力量开展首届暖“新”公益周,为这些“城市候鸟”搭建了一个温暖的家。时光荏苒,暖“新”公益周已悄然走到第三个年头。3年来,暖“新”服务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海,从友好街区、友好商圈、友好社区、友好小区4个维度,全方位构建起对新就业群体的关怀场景,为辖区新就业群体搭建起日益坚实而温暖的港湾。
暖“新”阵地 像藤蔓般悄悄爬满街角
2023年,青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被纳入武汉市首批户外工作者驿站,驿站内配备空调、微波炉、座椅、急救箱、矿泉水、方便面等便民物资,提供阅读、共享充电、招聘信息等多项便捷服务,让奔波的骑手“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有了片刻的休闲。近年来,万松街道各社区、楼宇商圈的户外工作者驿站累计发展到11个,实现服务范围全覆盖。
对于习惯在“云端”获取信息的新就业群体,除了线下的服务阵地,“云端服务”阵地也必不可少。活动现场重点推介了专为新就业群体打造的线上服务阵地——“江城驿站”小程序。该小程序已于今年7月正式上线。点开“江城驿站”小程序,驿站服务、便民服务、特色服务、意见建议、办理进度等五大板块清晰呈现,提供小哥食堂就餐、子女托管中心、医疗机构、法律援助平台、家庭教育课堂等多元服务资源。为满足新就业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小程序特设专栏供新就业群体提出意见和建议,由专人全程跟进处理,确保每一份诉求都能得到及时回应。
爱心资源 如春日繁花般竞相绽放
温暖从来不是单打独斗,2023年,万松街道“新就业群体关爱联盟”首次集结,引导企业、商户共享特色资源,开展专项关爱活动。从最初的12家到现如今的39家,越来越多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助力打造新就业群体服务场景。
在雪松路美食街、江汉人力资源服务集聚区等多个暖“新”公益周分会场,协和医院硕博先锋志愿服务队、万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团队正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多科室义诊服务。“平时跑单工作忙,会忽视自身的健康状态,无论严冬还是酷暑,社区都会组织专业医生来义诊,这让我们很感动”,持续多年的义诊服务正是发挥“关爱联盟”资源集聚效应的生动体现。
3年来,“关爱联盟”累计筹集10万余元公益物资,开展50余场服务活动。随处可见的爱心商户纳凉点、应急药箱里整齐摆放的药品、外卖快递“小哥”身上的防晒用品……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关爱联盟”对新就业群体的关爱。
常态服务 如细水长流汇聚成河
早在2021年,青年社区就联合武汉首比美容美发学校,发起了“爱心义剪”公益服务活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理发服务。三年来,这项每月定期开展的公益服务项目不仅成为社区便民服务的“暖心品牌”,更让越来越多的新就业群体切实感受到“家门口”的关怀,“平时去趟理发店,还要排队预约。这几年我已经习惯在社区这边剪头发了,老师很专业,还省钱省时间。”
对于奔波在街头的小哥而言,按时按点吃上一顿热乎饭常常是种奢望,而这样的困境如今在万松辖区正逐步得到改善。现场,老乡鸡同成广场店介绍“小哥食堂”就餐优惠服务项目,这是继万松园路民生甜食馆后,在街区设立的第2家“小哥食堂”。
优质服务赢在细节,贵在坚持,推动暖“新”服务项目化、常态化,正是万松在构建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下一直坚持的事情。联合武汉市慈善总会免费赠送夏日清凉饮品,华厦眼科提供全年眼部健康护理服务,组织商圈、美食街爱心商铺设置饮水休憩点,结合春节、端午、中秋等节假日举办新就业群体主题活动……随着关爱服务的项目化推进,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三年坚守,初心不改。本届暖“新”公益周,是过往三年服务的延续与升级,也是创建多维度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的新起点。在这里,每一次服务都凝聚着三年的坚守与深情,每一项举措都传递着不变的温暖,为新就业群体工作生活营造和谐社会环境。未来,这份温暖将持续陪伴他们走过更长的暖心岁月。
暖“新”公益周系列关爱活动请看下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