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文化体育中心: “三年磨一剑”铸就武汉新地标

八一队女足站上领奖台

12月23日,汉口文化体育中心“三年磨一剑”主题展览开展。一楼展厅内,100余幅照片精心陈列,以“筑城”“圆梦”“化人”三个篇章,展示了场馆在修缮升级、备赛军运、赛事保障、复合利用等阶段的动人瞬间。相比于传统图片展,此次展览引入了多项新技术,观众可在体感互动区参与“点球大战”、在VR体验区360°畅游场馆、在拍照体验区爬上民生银行楼顶与场馆“极限同框”……

“三年磨一剑”主题展览

“三年磨一剑,考验在四天。”2019年10月24日至27日,西北湖畔,如展翅雄鹰的汉口文化体育中心锁定了世界的目光。

男足决赛精彩上演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男女足球半决赛、决赛的8场赛事在这里精彩呈现。江汉区高标准的场馆建设、高效率的赛事组织通过了这场国际大赛的检验,成功向全世界展现。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汉口文化体育中心,用千余个日日夜夜“蝶变”成为“武汉新地标”,其背后是一个个“江汉故事”——

这是一个文化自信的故事。江汉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文化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伟大祖国鼓与呼;

这是一个融合发展的故事。江汉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迈出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铿锵步伐,并以此带动文、体、旅的融合发展,形成“文化海绵”的虹吸效应;

这是一个拼搏赶超的故事。汉口文化体育中心建设团队、办赛团队、服务团队、管理团队迎难而上、斗志昂扬,展现拼搏赶超的精气神,升腾创新开拓的强大气场;

这是一个长期惠民的故事。军运会结束后,汉口文化体育中心将见证专业场馆如何回归公共文体事业,真正换来市民的活动空间,用鲜活实例,书写“近迎军运,长期惠民”的佳话。

铸剑——

建设对标国际一流 体现“江汉标准”

汉口文化体育中心始建于2001年,承载着江汉区全民健身、文艺演出、招商会展的重头戏。

2015年5月,武汉获得2019年世界军运会承办权。2016年7月,江汉区正式接到承办本届军运会部分足球赛事的任务。

接到任务的那一天起,这座场馆就构思着一场脱胎换骨的巨变:“融合最先进理念、最前沿科技、最本土文化、最人性化设施”,结合“西北湖+”理念,提升区域整体服务功能,做好赛后功能转换,满足群众日常文化体育生活需求,提升江汉区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品质。

2017年6月,中心修缮升级工程开工。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军运会倒计时牌上跳跃的数字,见证着“江汉速度”。

历经500多个日夜的鏖战,2018年11月30日,对标国际一流的汉口文化体育中心惊艳亮相——纯天然运动草坪、9个观众入口、全市最高54米高杆灯、地下750个停车位、运动员休息室宽敞明亮、餐厅和贵宾接待室古色古香……

2019年3月25日,汉口文化体育中心在全市场馆中率先完成体育工艺专项验收复审,成为湖北省第一个标准化物业运营场馆,为全省体育场馆运营制定出“江汉标准”。

亮剑——

4天8场精彩比赛 展现“江汉温度”

10月24日至27日,4天8场密集的比赛在汉口文化体育中心轮番上演。汉口文化体育中心从容应对,来自世界各国的336名运动员、69名技术官员、90名政要和嘉宾、近5万观众见证了这场完美“大秀”。

一流场馆顺利运转的背后,是一流的团结协作。江汉区召集精兵强将,竞委会2室12处通力合作,以“军队作风、奥运标准、工匠精神”投入工作:316条风险点一一梳理,针对每个风险点拿出应急预案;4次桌面推演、两次测试赛、两次综合演练成为“练兵场”;运行计划不断完善,最终形成23万字的“工作指南”。

志愿者服务细致

综合协调、接待、安保维稳、市场开发、宣传及志愿者、场馆建设及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保障、竞赛、医疗卫生……竞委会工作人员来自不同部门、承担不同的职能,始终拧成一股绳。从8月1日起,大家进入24小时“战备”状态,把每项工作做到极致,换来比赛的有序、圆满:

——1944人次志愿者开展服务,每天“朝六晚十”服务观众、运动员共计4万余人次;

——场馆用电保障采用最高标准,一旦出现紧急情况30秒钟可恢复正常;

——全体民警、辅警45天绷紧弦,中心新增视频监控498路、高空鹰眼系统4套、人脸识别系统41套,整体接入军运智慧安保平台,实现智能巡查、自动比对、实时预警、一键调度;

——来自全球的40家新闻机构的200多位文字和摄影记者发稿300余篇。

“足球场馆专业、比赛有秩序、服务很周到,为我们取得胜利带来很大帮助!”卡塔尔队联络员的点赞道出了全体运动员的心声。

“军运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默默奉献的工作人员。”赛事期间,国际军体主席赫尔维·皮奇里洛两度到场,并给礼仪工作人员颁发了军运会纪念章,表示感谢。

舞剑——

赛后利用“百姓乐园”打造“江汉样本”

“赛中保障赛事,赛后对公众开放。”汉口文化体育中心回应市民需求,赛后将回归公共文体事业,凸显公益属性。

9月27日,汉口文化体育中心音乐季·首场交响乐演出奏响,场馆复合利用的探索由此开启。近一个月来,“西北湖交响乐之夜”“楚凤起航”汉绣技艺技能培训班、武汉微马团体健身运动展示、戏曲季票友联谊会大学生戏曲专场……缤纷文体活动在场馆里陆续上演。

汉口文化体育中心的赛后利用,成为体育竞技、文化体验和旅游休闲融为一体的“江汉样本”——“一场三馆”:体育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四位一体的功能布局清晰;“一圈四中心”:以汉绣大师工作室为核心的中国汉绣圈,以非遗展示中心及荆楚金石博物馆为核心的非遗保护中心,以全民艺术普及为核心的艺术培训中心,以金桥书院为核心的全民阅读中心,以“江城健身e家”和“武汉微马”为代表的全民健身中心,聚合形成“文化海绵”效应。

“九尺之台始于垒土”,借世界军运会东风,汉口文化体育中心将成为全面惠民的城市文化综合体,动静皆宜的“百姓乐园”。

“最强大脑”向方:

48米军运会最长颁奖台6分钟布置到位

4天8场比赛有序进行,最多同时服务近100名运动员及技术官员;军运会最长48米颁奖台,赛后6分钟内即布置完毕;赛时国旗展示、国歌播放零差错……数字的背后,是足球(江汉)竞委会竞赛组织处副处长、颁奖展示处处长向方的殚精竭虑。

“竞赛组织是‘里子’,颁奖展示是‘面子’,哪方面都马虎不得。”今年50岁的向方所负责的竞赛组织处,相当于竞委会的“中枢”。

赛程紧凑,每天两场比赛间隔仅4小时。常常上午比赛还没结束,下午的球队就已经抵达。10月24日,首场女足半决赛就打到了加时赛,次日男足决赛又上演了“点球大战”。

竞赛组织处要同时服务4支球队及2套裁判班底共近百人,压力陡增。向方每天连饭都顾不上吃,组织科室分管同事和“小水杉”们集体出动,分头联络,保证赛事高效运转。当日比赛结束后,向方还要安排人员打扫运动员及裁判员休息室,等每天忙完工作离开场馆,已是晚上九十点。

颁奖是体育赛事的“重头戏”。颁奖台长达48米,钢制结构分段拼接而成。为提高场地布置效率,向方加大人力,安排人员提前备勤,两人一组确定好搬运部分,裁判终场哨声一落就迅速行动。通过多次演练,颁奖台布置时间由最初的10分钟缩短到6分钟内,保证了比赛颁奖环节的高效衔接。

国际军体联主席(中)向裁判颁发“文化礼包”

10月27日下午的男足决赛是整个军运会的“收官之战”,国际军体联主席赫尔维·皮奇里洛到场观赛并颁奖。赛后,主席提出想对裁判进行嘉奖。面对这一“突发”状况,向方第一时间安排出空置的贵宾室,同时紧急调集了数份礼物,让主席和裁判都得偿所愿。

向方说,回头看为军运会奔忙的那段日子,虽然辛劳,但却觉得十分充实。“所有人都拧成了一股绳,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火炬手”罗淑平:

30年基层服务换来30米火炬传递

“祝贺你成为军运会火炬手,你是我们家的骄傲,为你点赞!”10月18日,江汉区文化和旅游局文体科负责人罗淑平收到家人的微信。两天前,她以第92号火炬手的身份,参加了在东湖绿道举行的军运会火炬传递。

今年57岁的罗淑平是名老党员,体校毕业后做了17年的乒乓球教练。2001年进入机关后始终扎根一线,开展群众体育工作。“从事体育工作30多年,这次成为全市唯一的基层群众体育工作者火炬手,我特别荣幸。”罗淑平说。

火炬传递前一天,罗淑平领取火炬后,小心翼翼地用双手将火炬取出、握好,在镜子前比划欣赏,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次日,她步履从容地完成30米火炬传递。“大家都问我紧不紧张,其实当时根本顾不上紧张,只想着步幅要匀速,跑直线,传递点火时手要稳,别出错。”电视转播画面外,单位同事兴奋地聚在电视机前与她“隔空合影”。

完成传递任务,罗淑平顾不上激动,就将火炬锁进办公室的柜子,第一时间投入工作中。“我负责场馆69位技术官员、39位外籍官员的服务、抵离、信息登记等工作,每一天都像打仗。”准备服装时,有位官员提出需要45码的鞋,罗淑平四处联系,终于在厂商处找到了最后一双。

军运会准备期间,罗淑平88岁的婆婆因病住院,三妯娌齐心协力将照顾老人的担子扛了下来。“你在前方只管忙,我们为你解决后顾之忧。”家人的鼓励带给她更多安心。

近年来,在罗淑平等基层群众体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江汉区打造“七湖联动”等多个活动品牌,培育了“武汉微马”等16个社会组织,并组织居民积极参与国民体质测试,让关注健康成为一种时尚。“百姓从被组织到自发参与,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快乐、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

“联络员”沈培红:

赛时14000余份盒饭无一差错

比赛期间,餐饮保障是维持场馆运转的重要环节。身为足球(江汉)竞委会办公室餐饮主管的沈培红,带领28名志愿者,将14000多份盒饭无一差错地送到每一名工作人员手上。

今年45岁的沈培红自2018年6月就参与到竞委会的筹备组建中,主要负责文秘、综合协调工作,并担任了专职联络员一职。指令上传下达、工作衔接落实、联络协调各处室、撰写文字材料,密集、繁琐的联络任务让加班熬夜成了“家常便饭”。

10月初,正值汉口文化体育中心备赛关键阶段。女儿即将远赴国外留学,“作为母亲当然想陪她去,帮她安置好了再回来。”原本计划送女儿出国的沈培红不得不“食言”。出发那天,沈培红抽空送女儿去机场,即将分别时,女儿的一番话让她感动不已,“女儿说能参与这项任务十分荣耀和难得,她会在大洋彼岸为我加油。”

10月24日,汉口文化体育中心迎来首场比赛。早上7时20分,早餐开始供应,前来就餐者分别在4个取餐点依次排队,每个取餐点由3名志愿者分别发放不同的食品,取餐队伍以“U字形”快速“流动”,大家都配合默契。

高效有序的就餐场面,来自于沈培红的精心安排和布局。早在测试赛期间,沈培红就注意到,原本的就餐区域难以容纳所有工作人员同时就餐,用餐高峰期时排队长、场面乱。沈培红及时将问题上报,积极与其他处室部门协调,新增一处就餐区,解决了就餐拥挤问题。

除了场地,沈培红还设计了志愿者派餐的方法,并用隔离栏将取餐队伍分隔,避免混乱。

12次用餐,每次约1200份盒饭,沈培红圆满完成了餐饮保障任务,同时也兼顾好了联络员的职责。“回过头看,过程是艰难的,结果是满意的,经历这次‘大战’,我相信我们的团队会更加强大。”

“把关人”郑棪方:

电话打“爆”办好800张临时通行证

从闭馆备赛,到军运结束,共有800多名工作人员依靠临时通行证进入汉口文化体育中心,他们坚守岗位,为足球比赛圆满落幕提供了有力支撑。而在这800多张通行证的背后,是江汉足球竞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郑棪方一次次的电话沟通、一遍遍的信息核查,以及一趟趟的来回奔波。

“照片要求尺寸为320×240像素以上,大小100至800KB,JPG格式……”虽然任务已经结束,但收集通行证人员信息的工作标准和要求,郑棪方仍然脱口而出。10月初,郑棪方接到临时任务:场馆封闭至比赛期间,需要为相关工作人员办理临时通行证。

时间紧迫,证件下发不及时会影响场馆的正常运转。郑棪方首先要做的,就是掌握各部门的人员安排并收集信息,“那段时间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电话被打‘爆’。”郑棪方说,她的手机在10月份的通话时长是以往的两倍。

然而,这只是第一步。信息归拢后,郑棪方需要逐个检查、核实,若有遗漏、错误的,必须及时联系进行修改,“姓名、身份证号、工作单位、居住地址……每个人需要填写13项内容,缺一不可。”除了文字信息,郑棪方还要对所有人员的照片进行整理和匹配。

一条条信息逐字核对,一张张照片挨个对应,面对繁琐复杂的工作,郑棪方需要格外的仔细谨慎,“场馆安全无小事,既然我承担了这项任务,我就应把好关、尽好责。”

“那段时间每当跟家里打电话,我都会因为压力大而忍不住大哭。”郑棪方说,经过这次“硬仗”,让刚参加工作1年的她迅速成长,变得稳重、干练,也让她深深感受到团队的温暖,“10月25日晚上,当结束一天的工作时,同事们突然拿出蛋糕为我庆祝26岁生日,这天是我最忙的一天,也是最感动的一天。”

“一口清”陈学斌:

秉承工匠精神保障设施设备“万无一失”

2017年6月11日,汉口文化体育中心修缮升级工程动工。负责场馆物业管理工作的陈学斌,也参与到工程项目的管理中。每天早上7点,他一上班就会进入施工现场,里里外外看一圈,既是了解施工进度,也是为了排除安全隐患。

“在这之前,我对工程专业一窍不通,施工期间边看边学,也成了半个内行。”在施工的近一年半里,工地上每天早晚的例会,陈学斌一次不落。听取进度、收集问题、讨论计划,才半年,44岁的陈学斌就写完3本会议记录,“会上没听明白的,回家后查资料弄懂。”

2018年11月30日,主体工程完工,陈学斌的身份又由场馆建设者,转变为场地器材处负责人。给排水保障、供电保障、供气保障、器材保障等11项保障内容,由他所带领的团队负责。

“供电中断、设备发难、草坪难看,这是我最担心的三个点。”在比赛中,电力保障是首要任务,灯光、多媒体、网络设备重启一次短则几十秒,长则几分钟。为保障供电不中断,陈学斌和供电部门对接,引入UPS不间断电源,形成串联电路,确保电力输送可靠。

在场馆测试阶段,曾出现过电动升旗系统软件崩溃、LED大屏故障等问题。针对此,陈学斌采用了“一主一备”方案,一套参与工作,一套同步运行,安排专人负责,遇到故障可一键切换设备。

4天8场球赛,对草坪维护来说是巨大挑战。开赛前,陈学斌带领团队精心养护草坪,使草坪更耐踏、根系更发达,并提前准备好备用草皮。最终,场馆的草坪经受住了高强度考验,不论是比赛还是电视转播效果,都受到好评。

比赛的成功举办,离不开陈学斌这样的幕后人员,他们以“万无一失,精益求精”的态度和担当,支撑了汉口文化体育中心的“完美表演”。

“守门员”代露:

十易其稿编制专业场馆设计任务书

一头干练短发、说话直爽利落、走路风风火火,这是汉口文化体育中心办公室主任、足球(江汉)竞赛委员会办公室物资主管代露给人的第一印象。

今年42岁的代露自2016年8月起就参与军运会筹备,摆在她面前的第一座“大山”,是中心修缮升级工程的前期资料准备工作——要拿出一份专业的场馆设计任务书,供规划院参考。

多年来一直从事行政工作的代露,是工程建设领域的“门外汉”。为尽快熟悉场馆情况,摸清建设需求,她多次到市体育局、中南建筑设计院找专家“取经”,还曾驱车前往南湖,走访参与过2001年汉口文化体育中心建设的老顾问。

专家找了一位又一位,笔记写了一本又一本,被同事笑称“碎碎问”的代露,在不断刷新“加班纪录”的同时,也完成了历经十数次修改的设计任务书。细节到房间分布、草坪标准、设备要求,一应俱全,为工程方案的最终确定奠定了基础。

军运会赛事期间,物资主管代露负责各类调拨物资的接收、保管和发放工作,保障赛间物资供应。代露将组内27名志愿者分为4组,按需设岗。比赛前一天,代露得知部分志愿者不能全勤到岗。她紧急把4组临时合并为3组,将请假的志愿者划入机动组,负责处理应急事项。“不仅能保留志愿者的积极性,也最大程度保障了工作秩序。”

4天比赛中,这支“应急小分队”解决了紧急补水、临时贵宾接待、注册分区查验等突发性任务,受到一致好评。“随着比赛推进,大家相处越来越融洽,工作也越来越从容,到最后不分彼此,有事主动顶上。”代露说,感谢军运会,让她收获了一帮“家人”。

军运会大幕已落,代露却仍在为物资的赛后处理工作奔忙。拿她自己的话说,她是场馆最先“开门”、最后“退场”的人。

策划:中共江汉区委宣传部 江汉区文化和旅游局

撰文:刘元聪 乔驰 曹欣怡 朱素芳 江小文

【编辑:石吉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