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后的武汉,热浪裹挟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但在江汉区的各个纳凉点里,却涌动着阵阵清凉与暖意 —— 孩子们伏在桌前写作业的沙沙声、老人们闲话家常的爽朗笑声、外卖小哥接过冰水的满足…… 这些生动的场景,串联起夏日里最动人的民生画卷。
西北湖的 “神秘地带”凉爽里藏着贴心
晚上七点,西北湖人防纳凉点的空调送出习习凉风。吴女士正陪着儿女们趴在桌上写暑假作业 —— 这是母子三人第二天来这儿了。
“家里老人睡得早,两个孩子在家怕吵着老人,就让他们来这边写作业了。” 吴女士笑着指了指儿子,“你看这孩子,昨天刷抖音刷到这儿,今天一吃完晚饭就催着来。这儿空间大、有 WiFi、电视机。写完作业还能看会儿电视,比家里自在多了。”
吴女士正在教女儿作业
不远处的靠椅上,崔先生正和几位老街坊凑在一起唠嗑。“我住在附近小区,这阵儿天天吃完晚饭就来。” 他手里摇着蒲扇,眼角带着笑意,“家里人下班晚,一个人待着闷得慌。这儿人多热闹,聊聊天、看看电视,比在家更舒服。”
据了解,该纳凉点正处西北湖公园内地下一层,纳凉面积约1300平方米,可容纳330人,从7月至9月,气温连续35度以上开放,每天的开放时间是10点至22点。
作为昔日的“神秘地带”,越来越多武汉的闲置人防工程随着城市开发被“唤醒”,巧妙融入城市建设,创造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社区的“清凉驿站”细节里透着温暖
花楼水塔街道的前进社区纳凉点,画风又不一样。刘婆婆正躺在按摩椅上,眯着眼睛哼着小曲,理疗程序结束,她直起身伸了个懒腰:“这椅子比家里的沙发还舒服!我和老街坊天天来,喝口绿豆汤,做个理疗,待着就不想走。”
社区志愿者正忙着给一位大爷贴手机膜。“我们不定期就会来这边给居民们服务,不仅能提供手机贴膜服务,还能为他们理发。” 她擦了擦额头的汗,语气轻快,“老人们平时出门不方便,借着纳凉的功夫把事儿办了,大家都高兴。”
“我们社区的老年人比较多,他们来纳凉的时候,我们不定期会提供绿豆汤、酸梅汤等解暑饮品,同时辖区内的居民还会自发提供便民服务。”前进社区工作人员介绍道。
“将军!哎,老张,这步棋就像防诈骗,关键时刻不能贪‘小便宜’,得守牢自己的‘钱袋子’!”在民权街打铜社区的坤元里纳凉点,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巧妙地借对弈、拉家常的间隙,将防范养老诈骗、电信诈骗的要点,用居民听得懂的方言土语、结合生活实例娓娓道来。
“纳凉点刚好把大家都聚集在一起,我们就充分发挥我们社区的特色,与共建单位一起给居民宣讲防范养老诈骗、电信诈骗的反诈知识。”打铜社区工作人员说道,除了反诈宣传,社区还会进行健康养生科普、垃圾分类科普等。在这里,不仅有着凉风凉茶传递,更有人文关怀的温情。
骑士们的 “能量补给站”共建里显担当
红旗渠路的饿了么蓝骑士驿站,下午三点正是最忙的间隙。外卖小哥张宝剑拧开一瓶冰镇矿泉水,咕咚咕咚灌了大半瓶。“这驿站是街道和饿了么一起在共建,” 他抹了把嘴,“你看这按摩椅、冰箱,都是街道党委和区总工会捐赠的,累了能歇脚,渴了有冰水,路过的环卫工、快递员也能来取,真是咱们户外工作者的‘救命稻草’。”
驿站的冰箱里,冰镇的矿泉水码得整整齐齐,旁边的爱心取水点贴着 “免费自取” 的字条。汉兴街道的工作人员说:“夏天户外工作者最辛苦,我们联合企业、工会一起搭这个驿站,就是想让他们随时能找到‘清凉港湾’。”
从西北湖人防纳凉点的 “清凉空间”,到社区的 “便民服务”、“宣传科普”,再到蓝骑士驿站的 “能量补给”,江汉的夏日清凉,从来不是单一主体的 “独奏曲”。各个街道党委统筹协调,社区贴心服务,派出所守护安全,总工会、企业伸出援手,多方力量拧成一股绳,把纳凉点从 “单纯降温” 变成了集学习、社交、康养、便民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这些散布在街巷里的 “清凉港湾”,藏着基层治理的智慧,更透着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温度。当各方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夏日的炎热便挡不住民生福祉的升温,寻常日子里的幸福感,就在这阵阵清凉中,悄悄扎下了根。
请输入验证码